本帖最后由 tobot 于 2021-8-9 23:27 编辑
米尔MYS-8MMQ6-8E2D-180-C缺省是没有开启无线网络的,如果接上鼠标键盘,当然可以直接在系统上配置,但也可以在串口命令行配置,下面以WiFi连接为例进行测评。
进入/etc目录,查看目录,发现存在wpa_supplicant.conf文件。
图一、/etc的目录结构
打开看看,发现里面基本没有什么内容。修改一下试试,命令为sudo nano wpa_supplicant.conf,修改其中network字段的内容,如下:
network={
ssid="WiFi名称"
psk="WiFi密码"
key_mgmt=WPA-PSK
priority=1
}
再输入
ifconfig wlan0 up
开启wlan0接口,这时使用ifconfig命令看到只有发,没有收数据。
输入
wpa_supplicant -Dnl80211 -iwlan0 -c/etc/wpa_supplicant.conf &
把之前的配置导入wlan0运行,这时,再使用ifconfig,可以看到wlan0已经有收发了,也许是我AP的问题,获取地址似乎有问题,通过
ifconfig wlan0 192.168.1.128 netmask 255.255.255.0
配置wlan0的ip地址,可以ping通同wifi下的计算机(地址是192.168.1.144/24)了。
电脑是64位windows系统,下载附件的iperf3,并解压。
iperfwindows.rar
(2.71 MB, 下载次数: 1)
iperfwindows.rar
(2.71 MB, 下载次数: 1)
在命令行界面中输入命令
iperf3 -s
建立iperf服务器。
在终端窗口里面输入
iperf3 -c 192.168.1.144
测试wifi速率结果如下:
图二、station模式下电脑做server端的记录
图三、station模式下板卡做client端的记录
上述结果是WIFI做Station模式,比手册给出的典型值要高一些。
接下来,尝试传输一个大文件。
在电脑上建立一个ftp server,在终端窗口输入“ftp 电脑地址”、“用户名”、“密码”登录到新建ftp server上,使用二进制模式(bin命令),get一个文件,结果如下:
图四、ftp实测数值
图五、ftp服务端记录
图六、实际文件大小
无论从客户端显示还是根据服务器端的文件大小÷传输时间计算,传输文件的平均速率是200kbyte/s也就是1.6Mbps,远低于使用iperf的测试值。原因尚不明确,不排除电脑有限制。
接下来,测试板卡的AP模式。
之前在/etc目录下看到系统上自带了hostapd工具,可以尝试用此命令建立无线热点。
输入
ifconfig wlan0 up
ifconfig wlan0 192.168.1.128 netmask 255.255.255.0
hostapd -B /etc/hostapd.conf
在电脑上搜索网络,可以看到多出了一个名为“test”的无线接入点。点击连接后,发现wifi显示为正在识别,这是因为没有启用dhcp,不能分配地址,因此在电脑上还需设置静态ip地址,可以设置和之前获取地址相同。
图七、电脑ip地址设定
点击确定后,可以使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再次使用iperf3测试速率
图八、AP模式下服务器端记录
图九、AP模式下客户端记录
这个数值高于手册参考值,调转服务器和客户端再测一次。
图十、AP模式下服务器端记录
图十一、AP模式下客户端记录
看来,产品手册给出的数值是相当保守的,估计也是为了避免实测结果低于手册值,不好向客户解释。
附:产品手册中给出的参考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