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Unix/BSD/Linux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桌面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几乎垄断市场,在中高端服务器领域及移动、嵌入式设备领域,则以Unix/Linux为主导。无论是苹果的OS X、iOS,还是谷歌的Android,从本源与设计哲学上来说,都脱胎于Unix。
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同一台机器、共享主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从而每个用户程序可进一步分为几个任务,使之并发执行,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操作系统。
Unix OS是此类操作系统的典型代表,在大、中和小型机中所配置的,多数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随着开源免费的Unix/Linux系统及其衍生版本出现,Unix/Linux在个人电脑上也迅速流行起来,其中Unix版本包括OpenBSD、NetBSD、FreeBSD、OpenSolaris等,Linux包括Debian、Mint、Ubuntu、Fedora、OpenSUSE、CentOS、ArchLinux、Red Hat等。国产本土化操作系统,发轫于1999年,且多数是基于Linux进行的二次开发,目前市场比较流行的诸如Deepin、Ubuntu Kylin、NeoKylin,皆由此而来。
UNIX操作系统
Unix诞生于美国Bell实验室。1965年,贝尔实验室开始一项由通用电气(GE)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MULTICS计划——建立一套多用户、多任务、多层次的操作系统。至1969年,因计划进度慢,项目被暂停下来,次年,Ken Thompson将系统移植入PDP-7机上,Unix操作系统雏形就此诞生,由于只能支持两位使用者,故有人称之为“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UNICS”,取音为“UNIX”,也因此,1970年被视为“Unix元年”。
由于Unix在开发过程中,没有任何商业管理制度,从诞生于AT&T公司到1979年Unix Version 7,其源码都是属于半公开状态——允许Unix源码为各大学教学使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AT&T注意到Unix商业价值,在 Unix Version 7之后,开始禁止大学使用源码,包括教学使用。
1980年,Unix源代码不再对外开放,Unix操作系统因此裂变成为两条主线:一个是AT&T的商业版本,另一个则是Berkeley开发的半开源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Unix。前者衍生出微软Xenix、IBM的AIX、Sun的Solaris和惠普的HP-UX,后者则衍生出Sun OS、NexTSTEP等。
Xenix:1980年前后,微软与SCO公司联合将UNIX Version 7移植到Motorola 公司的MC 680xx微机上,后来又将其简化移植到Intel 8080 上,称之为Xenix。后SCO将SCO-Xenix改为SCO Unix,渐渐成为微机版Unix主流操作系统。
Solaris OS:SUN 公司于1982 年推出的运行在Motorola 680x0 平台上的UNIX OS。1988年,发布SUN OS 4.0,把运行平台从早期的Motorola 680x0平台迁移到SPARC平台,并支持Intel 8086。1992年SUN发布了Solaris 2.0。1998年开始,Sun公司推64位操作系统Solaris 2.7和2.8,这几款操作系统在网络特性、互操作性、兼容性以及易于配置和管理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
此外 ,苹果Mac OS X、iOS从系统底层架构上,也延续了Unix的设计思想与研究成果,其直接继承了BSD许多设计理念。IBM的AIX,惠普的HP-UX和SUN公司的Solaris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其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是中高端服务器的主要参与者。
Linux操作系统
深刻改变操作系统市场的一个系统,是UNIX的一个重要变种,最初是由芬兰大学生Linus Torvalds 针对Intel 80386 开发而来,是一套完全免费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多线程和多处理器设计哲学,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同时还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采用了与Unix几乎完全一致的体系结构,具有类似的设计哲学:
1、一切都是文件,每个软件都有确定用途:系统中的所有都是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软件设备、进程等,对于操作系统内核而言,这些都被视为拥有各自特性或类型的文件。
2、完全免费,源码符合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协议: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免费获得,可任意修改其源码,只要符合GPL规定,就可以参与到开源项目的发展中,这极大地加快了Linux的传播与对漏洞发现的效率,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兼容POSIX1.0标准:系统可以通过模拟器(如Wine)运行DOS、Windows程序,为相关应用,如专业软件、QQ、微信等短期生态短缺提供了一种临时性解决方案。
4、广泛支持各类硬件平台:经过全球开发者共同努力,Linux操作系统各大主流发行版本几乎支持所有主流处理器,硬件驱动也日益完善,由于Linux内核的精简、高效与网络设计,使得Linux操作系统适用于各类掌上电脑、机顶盒、汽车电子或游戏机中。其中,Android市场的打开最成功。
当前,Linux在全球已经有成百上千个发行版本,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只要对Linux加入GPL开源协议,都可以对内核进行编译。并且,即使发行版众多,但系统所采用的内核仍是统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