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些内容 (仅针对工包,行货不管这些)
一: 输出滤波元件 (看不懂的可以不管这一部分)
功率稍微大点(250W)的电源,输出的滤波线圈就是2个. 再大点(400W以上)的一般都是3个. 输出滤波电感通常位于电源的那一大堆出线附近. 铜线绕成,非常明显. 500W或更大的电源,输出侧一般都有一块控制电路板.
二: PFC元件 (看不懂的可以不管这一部分)
要提防少数无良商家把无PFC的电源说成是主动PFC. 他们通常都会把某个EMI滤波线圈说成是主动PFC的电感. 如果你可以识别出电源的整流桥的位置,就好判断了. 主动PFC的电感不可能接在整流桥之前. 接在之前的都是EMI电路的滤波电感. 而且,主动PFC的电感体积通常比EMI滤波电感大很多.
至于被动PFC 通常情况下,被动PFC的体积都大于主开关变压器. 如果小了,就有鬼.
三: 正常改装 (重要!)
工包电源有可能存在改装的问题. 原装未改当然很好, 但是品牌机的东西经常和DIY机器有区别. 改装也是经常的事.
最常见的改装就是改线,接长或者加接口. 接长一般没问题,只要线的质量够好,想接多长都可以. 加接口就要注意了,厂家生产这样数量的接口总有他的道理. 适当加三五个问题不大,别太狠了,挂一堆设备会承受不住的.
还有就是换风扇, 有时候厂家的设计噪音比较大,为了静音可能会换风扇. 风扇换了,噪音是小了,但是风量也减小,散热会受影响. 这个时候最好是留点余量,不要用到满载. 留50W-100W就可以了.
有些电源因为设计问题,需要改电路. 这种电源最好还是慎重,除非你知道改装的是些什么.
四: 关于PFC类型,还是要多罗嗦几句. 个人强烈建议购买工包电源的时候,选择主动PFC的产品.
首先,主动PFC技术含量高,造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其次,电源大厂通常从300W以上就开始使用主动PFC,到400W几乎全部是主动PFC. 首选主动PFC可以避免买到小功率改标大功率的电源.
最后,大部分使用被动PFC的工包电源在价格上和行货相比,没有优势. 没必要去冒险,行货的正规质量保证还是有好处的. 五: 电源的规范版本 (此部分仅供参考,不一定准确,看不懂就跳过正文,直接看后面的绿字)
(这里的 '+5V' '+12V' '+3.3V' ,意思是 '正5伏' '正12伏' '正3.3伏' ,区别于那几路负电压输出)
因为工包电源很多都是OEM的产品,按照品牌机厂商的要求进行了定制. 版本划分不是很明确.
如果 +5V输出额定电流 x 10 = 额定功率,并且只有一路+12V,就是最早的规范,适合老机器使用. 这种电源在选择的时候最好慎重,因为都是早期的产品了,成色不会好到哪里去.
如果 +5V输出额定电流 x 10 < 额定功率,并且+12V输出功率大于+5V输出功率. (用P=UI直接算) 只有一路+12V, 就是类似 1.3版的设计,老机器和新机器都可以用.
如果 +5V输出电流数值比+12V输出电流数值小(多路12V的可以加起来算),就属于新版本了.
新版本不适合老机器用,老机器换电源的要注意.
判断老版本的电源,还有一个依据,就是 -5V输出. 有-5V输出的一般都属于老版本.
12V并不一定要使用多路设计. Intel那个规范不是必须的,仅仅是参考.
具体点:
通常250W电源的+5V输出在20A左右,+12V在10A以上.
300W,老规范,+5V应当在30A左右,+12V至少要达到12A. 新规范,+5V在20A左右,+12V接近20A (双路的加一起算).
350W,老规范,+5V应有35A,+12V在15A左右,+3.3V在20A以上. 新规范,+5V也是20A以上就可以,+12V应当超过20A (双路的加一起算).
400W,老规范,+5V接近40A,+12V在20A左右,+3.3V在30A左右. 新规范,+5V还是20A以上就可以,+12V应该在30A左右 (多路的加一起算).
450W以上,双路12V设计,+5V +12V(2路联合) +3.3V ,每一路都不应该小于20A . 多路12V设计,+5V +12V(多路联合) +3.3V ,每一路都不应小于15A.
更大的电源,其实就是把+12V做得更强,路数更多, +5V和+3.3V基本上不会变(甚至变小).
不论版本怎么变,有两点是优质电源必须的: 1.+5Vsb 电流大于 2A 2.任何一个主力输出都大于 10A (主力输出是12V 5V 3.3V,多路的加一起算)
六: 非正常改装--改标(换线,换壳)问题
有些JS把电源原来的标签去掉,换上新的标签. 甚至把生锈的外壳也换成全新的. 把破损的导线全部换新. 最后把一个拆机的小功率破电源装修成大功率极品电源.
怎么识破?简单! JS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该装一般都很离谱. 吹嘘400W以上,却用被动PFC的,枪毙! 标350W以上,却用单薄的散热片的,免谈!("单薄",可以参考 绿宝,冷静王标准版,自由战士2 的图片) 或许你觉得上面写的太复杂了,看不懂,那么稍微简化一下:
1,工包电源没有什么使用了”XXXX技术”而使得内部很”简洁”的说法. 功率大小,纯粹就是靠元件堆. 电路板大,元器件多,塞得满满的,变压器巨大,电容很粗大,就是功率大的表现. 空荡荡的那种可以直接忽略了.
2,外壳朴实的东西比那些”彩色大风扇”,”镜面外壳”,”蓝灯”好. 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糊弄人的. 真正的老实规矩产品都是”难看”的镀锌钢板颜色.
3,只给外壳图片,不给内部拆解照片的商家,多半有鬼.
4,价格便宜得离谱的....免了吧.工包确实便宜,但也有个限度啊.
5,随便拿个电源就吹嘘 ”最大功率xxxxW,带xx个硬盘没问题”的,别上当. 严谨的产品是不会随便乱标最大功率的,只需要标上额定功率就足够.
以上电源都是我本人亲自用过的,用过才有发言权.
产品存在个体差异,使用环境不尽相同,仅供参考.
这里再说下行货. 或许大家会觉得工包的做工总是比行货好些. 行货元件用得小些,是因为. 出厂的时候是新的,买来的也是新的. 不存在元件损耗问题,余量留得小. 质保期内不坏,就OK. 加上利润的问题,行货代理商家层层加价, 真正留给厂家的成本空间其实也很小. 工包不需要打广告,不需要养代理,当然便宜.
工包电源还满足了少数DIY用户对特殊品质的要求.
有些高品质的OEM大厂根本不关心DIY市场, 好东西想买,没人卖. 这才出现了工包的高级电源很受欢迎的情况.
还有一点,对于通过了 80Plus认证的节能电源. 里面的电容看上去用得很抠门,变压器也小. 散热片也是轻飘飘,整个感觉空荡荡. 那是新的设计造成的,不是偷工减料. 实际上,仅仅是那几个高效率低损耗的晶体管, 就比以前的老设计,成本高出很多.
注意! 在对数据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和连续工作稳定性要求高的场合, 最好别用工包产品. 为你的数据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