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置的调整和其它
工作点调整问题。
由于器件,特别是分立件电路的参数离散性,即使经过计算的设计也往往需要偏置调整的。你在另一帖子上问(对R2--那是你原来电路上的,不是后加的):“难道要把一个一个的阻值都仿真试试吗?”
你的感觉和理解都是对的。但是要做两个说明:
1、在仿真情况下;仿真工具本身可以设定这个阻值的变动范围和步长,然后由软件自动处理;也可以一个一个地换,这要看你的目的和习惯了,因为仿真相当于我们的实验室实验,数据需要整理,哪个自己觉得方便,就用哪个。
此前给出的数据表就是这样手工的一点一点的做出来的,因为我要整理数据后,才能指出工作点、放大和动态范围等之间的半定量的概念联系。
2、实际电路的偏置调整。这种调试可以用电位器来做,这等同于若干电阻的连续更换,调好后再替换上与调整阻值等值的实际电阻,这是常用的,在过去,甚至可以说是个经典方法,电原理图上有些加注*的电阻往往指的就是它;特别在有的实验(试制)电路中干脆加一个叫做“微调”的电位器以便于调试。
关于你提出基础的内容。仍建议你读一下书,推荐童诗白老教授的书(本站有,可以下载),之后再讨论可能方便些。
具体到这个题目,仍约定在你的USB口的前提,建议:
1、把电路改为跟随器结构(输出和输入-端短接),利用原有左边的分压器控制输出;
2、原来IC的选型,动态范围太小,可以选择动态范围大的,如MAX406AC,可以在接近0到3.8V之间输出,负荷不高于100mA应当是可以的。而使用LF437 只能在1.5--3.3V之间输出。可以用rail-to-rial这个Keyword检索选型。
[ 本帖最后由 xiaoxif 于 2009-11-27 16:0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