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3V存在干嘛呢?
LS的LS&LS...说的基本上都是一点:功耗,这是必然的,至少从5V到3.3V,同样电流下,这功耗就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那就是元件低压化,低压很重要的一个好处就是安全,比方说,现在有低压系列的超级电容。
2 3.3V和5V之间的相互兼容问题。
首先,3.3V直接驱动5V,这个是不太可靠的,虽然说,5V的TTL里,2.4V就被规定为高电平,但现在更多的CMOS,需要更高的电压,而3.3V常常达不到这个要求。
反过来,5V直接接3.3V,那是真的有烧毁器件的可能性。
可是,请大家注意,IO口有不同类型。
就51而言,我们太过于熟悉常见的弱上拉准双向口,但是,一些比较新型的51或者别的MCU,它们的IO口都可以设置不成模式,其中跟我们要说的这个3.3V/5V系统兼容最重要的一个模式就是
开漏结构。
开漏结构一般用在输入的时候。
当用5V单片机与外部3.3V低压器件兼容时,STC的PDF中提供了一种利用开漏结构,简化甚至去掉了隔离电路。
具体做法是 当去掉内部上拉电阻以后,外部上拉电阻到3.3V电源,在这种情况下,其实5V的IO口只相当于一个开关。它如果是高,3.3V电源就不能经IO口下地,而只能从外部IO器件下地,这个时候,外部器件承受的也只是3.3V。可保证读到高,但不会伤了IO。
如果外部是低,很自然地,3.3V电源就会经10K,经IO下地,IO一样读到低。
反过来,如果是3.3V低压单片机匹配5V器件。
同样是 只能在输入的情况下。
这个时候比上边更容易些。
在IO和外部器件之间连接一个隔离二极管。方向是从IO到外部器件。
核心思想是,如果5V器件为高,由于二极管的存在,它等于和IO断开了,IO不受它影响,保持为高。
假如5V器件为低,那么,二极管就会顺着它往下入地,IO就成为低了。
说起来,这些都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不是通用,不过,至少输入这方面已经解决问题了,也算是很方便的。
具体我上图,我是在看STC12C2052的PDF时看到的。
[ 本帖最后由 辛昕 于 2011-11-4 22: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