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2

5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射频芯片知识交流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夜里有芯芯 于 2025-3-8 14:09 编辑

氮化镓革命 ,第三代半导体如何重塑射频芯片战场

 

射频芯片的“材料革命”  
氮化镓(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凭借其高频、高效、耐高温等特性,正在颠覆传统硅基和砷化镓(GaAs)器件在射频领域的统治地位。从5G基站到卫星通信,GaN技术不仅推动了通信系统的性能跃升,更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化竞争的核心战场。本文将聚焦国产厂商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探讨GaN如何重塑射频芯片的未来格局。

 

 

00fcd5f61ebfa31678682185f2ea59b8_28fa033c50879d7b8e25a2e42e19fcc09741c079296d2-egQCCE.png
 

 

 

GaN的先天优势 高频高效改写射频规则  
1.1 技术特性突破传统瓶颈  
GaN材料的宽带隙特性(3.4 eV)使其具备更高的击穿电场强度(3.3 MV/cm)和电子饱和速度(2.5×10 cm/s),相较于传统硅基器件,GaN射频芯片的功率密度提升5倍以上,同时效率可达65%-70%,特别适用于高频、高功率场景。例如,5G基站Massive MIMO天线阵列中,单基站需部署96-192颗GaN功率放大器(PA),其功耗占比高达40%。

 

1.2 替代传统材料的必然性  
在5G毫米波和未来6G太赫兹频段下,传统硅基PA因频率响应不足和热管理难题逐渐被淘汰。以中瓷电子为例,其开发的GaN-on-SiC(碳化硅基氮化镓)器件在28 GHz频段下功率附加效率(PAE)达45%,较GaAs提升近20%,且热阻降低30%,显著延长基站寿命。

 

利好来袭!直线涨停!它火了!_1_超级无敌分析师_来自小红书网页版.jpg
 

 

 

 

 

 

国产化突破 从技术追赶到产业链自主  
2.1  5G基站领域的逆袭  
三安光电与中兴通讯联合攻关的“高能效超宽带GaN功率放大器”项目,将芯片良率从30%提升至90%,成本从100元/瓦降至15元/瓦,实现月产千万颗的规模化供应,全球市场份额达20%。中瓷电子旗下博威公司则攻克了Doherty功放线性化、EVM优化等难题,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全频段GaN PA量产的厂商,其产品已在国内5G基站中占据主供地位。

 

2.2  卫星通信的国产化闭环  
中国星网低轨卫星项目中,氮化镓射频器件成为核心组件。国产厂商通过优化GaN-on-SiC工艺,使星载PA在Ka频段的输出功率达40W,效率超过60%,同时抗辐照性能提升3倍,填补了宇航级芯片的产业化空白。该项目已带动超百家配套企业升级,形成从外延片到封装测试的全链条国产替代。

 

c390c7a08285e1e1ef5342912329e16816108a101c565d-GJe5jx_fw1200.png

 

 

产业链自主化  从材料到应用的协同攻坚  
3.1 材料与制造工艺突破  
外延生长:三安集成开发出6英寸GaN-on-SiC外延片,缺陷密度低于1×10/cm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封装技术:锐石创芯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封装,将PA模块尺寸缩小50%,散热效率提升。
清洗工艺:合明科技的水基清洗剂替代进口产品,解决GaN芯片封装中的离子残留问题,良率提升。

 

3.2 生态协同与国际竞争  
国产厂商正通过“产学研用”模式加速技术迭代。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三安光电合作开发DPD(数字预失真)算法,使GaN PA的线性度提升至-50 dBc,逼近Qorvo等国际巨头水平。然而,英飞凌近期发布的300mm GaN晶圆技术,通过复用硅产线将成本降低40%,给国内企业带来新挑战。

 

 

微信截图_20250308140116.png
 

 

 

 

 

 

未来战场  6G与卫星互联网的机遇  
4.1 6G高频段的技术储备  
为应对6G毫米波(30-300 GHz)和太赫兹(0.1-10 THz)需求,中瓷电子已开发出基于金刚石衬底的GaN器件,热导率较SiC提升4倍,可在300℃下稳定工作,实验室样品功率密度突破15 W/mm。

 

4.2 低轨星座的商业化落地  
中国星网计划2025年实现卫星互联网商业化,预计需部署超万颗卫星。GaN射频芯片的轻量化(单颗PA重量<5g)和高效率特性,可降低卫星功耗30%,支撑星间链路10 Gbps级通信。

 

 

微信截图_20250308140328.png
 

 

 

挑战与展望 自主可控的最后一公里  
尽管国产GaN射频芯片已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但仍面临两大挑战:  
1. 成本控制:国内GaN-on-SiC衬底成本仍为国际水平的1.5倍,需加速8英寸晶圆量产以摊薄成本。  
2. 专利壁垒:Qorvo、Skyworks等厂商持有全球70%的GaN射频专利,国内企业需加强基础专利布局。  

未来,随着AI驱动的智能射频系统(如自适应阻抗匹配、动态偏置调节)与GaN技术深度融合,国产射频芯片有望在6G时代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微信截图_20250308140537.png
 

 

 

 

最新回复

大佬绵图片可以呀,是您自己的制作的吗?挺好看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8 15:45

回复
举报

7184

帖子

11

TA的资源

版主

大佬绵图片可以呀,是您自己的制作的吗?挺好看的!

点评

谢谢,各有所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10 09:57

回复

5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lugl4313820 发表于 2025-3-8 15:45 大佬绵图片可以呀,是您自己的制作的吗?挺好看的!

谢谢,各有所长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10 下一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机器人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国产芯 安防电子 汽车电子 手机便携 工业控制 家用电子 医疗电子 测试测量 网络通信 物联网 14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