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23
-
发表了主题帖:
ChirpIoT技术的优势以及局限性
ChirpIoT是一种由上海磐启微电子开发的国产无线射频通讯技术,ChirpIoT技术基于磐启多年对雷达等线性扩频信号的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线性扩频信号的变化进行了改进,实现了远距离传输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相关产品型号有E29-400T22D、E290-400MM20S、E290-900T20S、E290-400T30S等国产lora模块,该系列无线模块相关性能参数和功能特点可点击查看。
一、ChirpIoT技术的优势
ChirpIoT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无线射频通讯技术,具有多个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它在物联网(IoT)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是ChirpIoT技术的主要优势:
1、远距离传输:
ChirpIoT技术能够在相同功率和通信速率条件下,实现比传统无线方式(如FSK、OOK、MSK等)更远的传输距离。其传输距离通常可以扩大3-5倍,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达5公里以上。这种远距离传输能力使得ChirpIoT特别适用于需要覆盖广阔区域的应用场景。
2、低功耗:
ChirpIoT技术被设计为低功耗通信,非常适合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低功耗特性意味着设备可以长时间运行而无需频繁更换电池,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用户的不便。
3、高可靠性:
ChirpIoT利用线性调频扩频(CSS)的扩频特性,增强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多径效应抵抗能力。这使得在复杂环境中(如城市峡谷、室内环境等)也能保持稳定的通信质量。此外,ChirpIoT还支持纠错编码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ChirpIoT技术支持多种频段和数据速率,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这种灵活性使得ChirpIoT能够适用于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从简单的传感器网络到复杂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ChirpIoT还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支持未来更多的功能和性能提升。
5、国产自主知识产权:
ChirpIoT技术是由国内企业(如上海磐启微电子)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意味着在技术支持、定制化服务和本地化应用等方面,ChirpIoT可以更加贴近国内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此外,国产技术也有助于推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6、成本效益:
由于ChirpIoT技术具有低功耗和远距离传输等特点,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联网设备的部署和运营成本。例如,更少的基站和更长的电池寿命可以减少设备的更换和维护频率,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综上所述,ChirpIoT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远距离传输、低功耗、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国产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成本效益等。这些优势使得ChirpIoT成为物联网通信技术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二、ChirpIoT技术的局限性
ChirpIoT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无线射频通讯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以下是对ChirpIoT技术局限性的分析:
1、覆盖范围与基站密度
基站依赖:ChirpIoT技术虽然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但其覆盖范围仍然受到基站或网关的限制。在没有足够基站或网关支持的区域,ChirpIoT的通信距离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基站部署成本:为了扩大ChirpIoT的覆盖范围,需要部署更多的基站或网关。这可能会增加网络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尤其是在偏远或人口稀少的地区。
2、频段与干扰
频段限制:ChirpIoT技术通常使用特定的频段进行通信,这些频段可能会受到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干扰。例如,在城市等复杂环境中,可能存在多个无线通信网络同时使用相同或相近频段的情况,这可能导致ChirpIoT的通信质量下降。
频谱资源: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增加,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ChirpIoT技术需要合理分配和管理频谱资源,以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技术成熟度与标准化
技术成熟度:虽然ChirpIoT技术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其整体技术成熟度可能仍低于一些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如LoRa、NB-IoT等)。这可能导致在部署和应用过程中遇到一些未知的技术挑战。
标准化问题:目前,ChirpIoT技术可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这可能会给不同厂商之间的设备互联互通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系统集成的复杂性和成本。
4、设备成本与功耗
设备成本:虽然ChirpIoT技术在低功耗方面表现出色,但其设备成本可能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ChirpIoT技术需要使用特殊的射频芯片和模块来实现远距离传输和低功耗特性。
功耗优化:虽然ChirpIoT技术具有低功耗特性,但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功耗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在需要长时间待机或频繁通信的场景中,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功耗管理策略。
5、安全与隐私
安全性能: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扩展,安全性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ChirpIoT技术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然而,目前关于ChirpIoT技术的安全性能研究和应用实践可能还不够充分。
综上所述,ChirpIoT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为了充分发挥ChirpIoT技术的优势并克服其局限性,需要不断推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践,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
-
发表了主题帖:
LoRaWAN协议工作模式和加密机制
一、LoRaWAN协议的三种运作模式解析
LoRaWAN协议精心设计了三种运作模式,以满足物联网应用在功耗、延迟和通信可靠性方面的不同需求。这三种模式——Class A、Class B和Class C,各自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提供了灵活的网络通信和资源管理。
Class A模式
Class A模式是LoRaWAN中最基础的类型,且具有最低的功耗,非常适合对电池续航有严格要求的设备。在此模式下,终端设备在向网关发送数据后,会开启两个短暂的接收窗口,以监听网络服务器的下行消息。这种设计使设备在不活跃时能够有效节省电力,同时仍具备接收下行消息的能力。Class A模式特别适合周期性数据传输和事件驱动的应用,如环境监测和资产追踪。
Class B模式
与Class A相比,Class B模式增强了同步接收的能力。通过定期发送时间同步信标,网络服务器可以让终端设备在预定的时间窗口内接收下行消息。这种机制减少了接收延迟,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Class B模式特别适合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场景,如智能电网和工业控制系统。
Class C模式
Class C模式几乎提供了连续的接收能力。在不发送数据时,终端设备保持接收窗口开启,只有在发送数据时才暂时关闭。这种模式显著降低了下行通信的延迟,使设备能够及时接收来自网络服务器的指令或数据更新。然而,持续的接收能力带来了较高的功耗,因此更适合电源充足或对电池寿命要求不高的应用,比如智能照明和工业自动化中的关键控制节点。
这三种运作模式在功耗、延迟和通信灵活性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使LoRaWAN协议在各种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LoRaWAN协议的加密机制探讨
LoRaWAN协议的加密机制通过多层次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抗篡改性。其加密体系主要基于高级加密标准(AES-128),并结合多种密钥管理策略和安全协议。
密钥管理
LoRaWAN采用分离式密钥管理机制。每个终端设备在出厂时预分配一个应用密钥(AppKey),用于建立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连接。在设备加入网络时,通过密钥派生函数生成网络会话密钥(NwkSKey)和应用会话密钥(AppSKey)。这种分离式的管理方式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加密层级与数据保护
在数据保护方面,LoRaWAN实施了多层次的加密策略。NwkSKey用于加密和验证网络层面的数据包,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伪造,而AppSKey则加密应用层数据,以保障数据的隐私。此外,LoRaWAN还采用分段加密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加密强度和抗攻击能力。
数据完整性与抗篡改
LoRaWAN在数据包中嵌入消息完整性码(MIC),通过AES-128算法和会话密钥生成,以确保接收端能够验证数据包的来源和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协议还引入了重放保护机制,防止攻击者重放旧的数据包进行恶意操作。
设备认证与密钥交换
在设备认证与密钥交换方面,LoRaWAN采用基于设备唯一标识符和应用唯一标识符的认证机制,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设备才能加入网络。在设备加入网络的初始阶段,通过安全的密钥交换过程,确保密钥在交换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通过这些措施,LoRaWAN协议通信机制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2025-01-10
-
发表了主题帖:
什么是编码方式、数据质量和传输需求
编码方式、数据质量和传输需求是信息技术和数据传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含义和影响。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因素进行详细介绍:
一、编码方式
定义:
编码方式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或规则,将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格式的过程。在数据传输和存储中,编码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数据的可读性、可压缩性、安全性以及传输效率。
常见编码方式:
字符编码:如ASCII、Unicode、GB2312、GBK、UTF-8等,用于将字符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
视频编码:如H.261、H.263、MPEG系列、RealVideo、QuickTime等,用于将视频数据压缩成更小的文件大小,便于存储和传输。
音频编码:如MP3、AAC、FLAC等,用于将音频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压缩处理。
作用:
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减少存储空间占用。
确保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二、数据质量
定义:
数据质量是指在业务环境下,数据符合数据消费者的使用目的,能满足业务场景具体需求的程度。它涉及到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多个方面。
关键要素:
准确性:数据应正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
完整性:数据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无遗漏。
一致性:同一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表示应保持一致。
时效性:数据应是最新的,能够反映当前的状态或趋势。
影响:
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低质量的数据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和不必要的损失。
提高数据质量是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传输需求
定义:
传输需求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对数据传输速率、带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关键要素:
传输速率:数据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bps)。
带宽:传输通道能够传输的最高数据率(bps)。
可靠性:数据传输过程中不发生错误或丢失的概率。
安全性:数据传输过程中防止被窃听、篡改或伪造的能力。
影响因素:
业务场景:不同的业务场景对传输需求有不同的要求。
网络环境: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因素会影响传输需求。
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编码方式和加密技术等,可以满足不同的传输需求。
综上所述,编码方式、数据质量和传输需求是信息技术和数据传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确保数据质量并满足传输需求。更多信息,可以访问ebyte网站
-
发表了主题帖:
NFC近场通信技术的功能
NFC(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在几厘米的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换。以下是对NFC功能的详细解释:
一、NFC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NFC技术,中文全称为近场通信技术,也叫“近距离无线通信”,诞生于2003年,由飞利浦和索尼这两个移动设备巨头联合研发,是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无线互连技术研发而成。
特点:NFC技术具有成本低、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为各种电子产品提供了一种十分安全快捷的通信方式。
二、NFC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模式
工作原理:NFC技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当一个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产生电磁场,被动设备(如NFC标签)进入此磁场范围时,两个设备之间就会建立连接并开始数据交换。
操作模式:
读/写模式:允许设备读取或写入NFC标签的数据。
点对点模式:支持两个NFC设备之间直接交换数据,如照片、视频、联系人信息等。
卡模拟模式:让NFC设备能够模拟智能卡,用于支付、门禁等应用。
三、NFC的应用场景
移动支付:通过将手机靠近支持NFC的POS机或其他终端设备,用户可以轻松完成支付过程,无需携带现金或银行卡,极大地提升了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门禁系统:用户可以将手机模拟成门禁卡或员工卡,通过靠近识别设备实现身份验证或开门操作,既方便又安全。
数据共享:两个支持NFC的设备可以通过触碰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省去了蓝牙配对和等待的繁琐过程。
电子票务:用户只需将手机靠近读卡器,即可验证门票信息,无需携带纸质票据,既环保又高效。这一功能在公共交通、景区、电影院等场所尤为常见。
智能家居控制: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NFC技术也逐渐融入其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NFC功能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门锁等,实现家居生活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NFC标签读取:NFC手机还能读取嵌入在物体中的NFC标签,如广告牌、商品包装等。通过读取标签信息,用户可以获取更多产品信息或参与营销活动,增强了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NFC技术还应用于共享单车解锁、酒水防伪、茶业溯源、礼品卡服务、鞋服智慧仓储、家电售后质保、珠宝认证等多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与安全。
综上所述,NFC技术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NFC技术还将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
-
发表了主题帖:
怎么提升单片机代码执行效率
提升单片机代码执行效率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涉及代码优化、硬件资源利用、编译器设置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代码优化
减少冗余代码:通过代码复用和模块化,避免在程序中出现重复的代码段。例如,使用函数封装重复的操作,减少代码冗余,提高执行效率。
简化算法:选择更高效的算法是提高执行速度的关键。例如,使用二分查找替代线性查找,可以显著提高查找效率。
优化函数调用:函数调用会带来额外的开销,如入栈出栈时间。因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函数调用,对于频繁调用的简单函数,可以考虑使用内联函数。但要注意,过度使用内联函数可能导致代码膨胀,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
优化数据结构:选择适合的数据结构,如使用数组代替链表(在访问速度方面数组通常更快),以及优化数组和指针的使用。
避免浮点运算:浮点运算通常比整数运算慢得多。在能够使用整数运算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浮点运算。如果必须使用浮点数,可以考虑将浮点数转换为整数进行运算,然后再转换回浮点数。
使用位操作:位操作通常比算术操作更快。例如,使用左移、右移替代乘除法,可以显著提高运算速度。
去除不必要的操作:如多余的变量赋值等,以减少CPU的计算负担。
二、硬件资源利用
利用硬件乘法器:许多现代单片机都内置了硬件乘法器,可以大大加快乘法运算的速度。在编写代码时,应尽量利用这些硬件资源。
使用DMA(直接内存访问):DMA可以在不占用CPU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例如,可以使用DMA控制器将数据从外设传输到内存,而不需要CPU的干预。
优化存储器使用:根据数据访问频率和大小,将数据存储在合适的存储器区域(如内部RAM、外部RAM、Flash等),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低功耗设计:单片机通常具有低工作电压和低功耗的特点。通过优化代码和硬件设计,可以降低单片机的功耗,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三、编译器设置
启用优化选项:大多数编译器提供了多种优化选项,如GCC编译器的-O1、-O2、-O3等优化级别。选择合适的优化级别可以显著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使用特定的编译器指令:某些编译器支持特定的指令集,可以通过使用这些指令集来提高代码的执行速度。例如,ARM编译器提供了attribute((optimize))指令,可以对特定的函数进行优化。
四、中断处理优化
减少中断服务程序(ISR)的执行时间:ISR的执行速度直接影响系统的响应时间。通过减少ISR的执行时间,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例如,将复杂的处理逻辑移到主程序中,在ISR中只进行简单的标志设置。
合理设置中断优先级:通过合理设置中断优先级,可以确保关键任务得到及时处理,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过多的中断嵌套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和执行时间,影响效率。因此,优先级设置得当可以限制嵌套深度,保持程序执行的高效流畅。
五、其他技巧
控制数据类型大小:尽量使用占用内存较小、处理速度较快的数据类型。例如,对于只需要存储0-255范围内的数据,可以使用uint8_t而不是int。
优化循环:循环是单片机程序中常见的结构。通过优化循环(如减少循环内部的操作、采用更高效的算法等),可以显著提高执行效率。
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在编写代码时,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计算。例如,将常量计算提前到循环外部进行,以避免在循环内部重复计算。
合理使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局部变量通常存储在堆栈中,访问速度较快;而全局变量通常存储在RAM中,访问速度较慢。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局部变量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综上所述,提升单片机代码执行效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代码优化、硬件资源利用、编译器设置、中断处理优化以及其他技巧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硬件条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性能表现。
- 2024-12-19
-
发表了主题帖:
蓝牙信号和Wi-Fi信号怎么区分
蓝牙信号和Wi-Fi信号是两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以下是具体的区分方式:
一、技术特点与用途
蓝牙信号
技术特点: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近距离数据交换。
用途:广泛应用于耳机、音箱、键盘、鼠标、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汽车配件等领域。蓝牙技术还常用于无线音频传输、数据同步、物联网设备连接等场景。
Wi-Fi信号
技术特点: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能够将有线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使设备能够连接到互联网。
用途: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环境,用于连接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家居设备等。Wi-Fi网络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连接,适用于大规模设备之间的通信。
二、通信距离与频段
蓝牙信号
通信距离:蓝牙信号的通信距离通常在10米以内,有障碍物时距离可能更短。
频段:蓝牙主要使用2.4GHz频段,与家用无线网络、微波炉等设备共享频段。
Wi-Fi信号
通信距离:Wi-Fi的通信距离较远,覆盖范围通常在几十米到上百米之间,具体取决于路由器的功率和环境因素。
频段:Wi-Fi主要使用2.4GHz和5GHz频段,部分高端路由器还支持6GHz频段。不同频段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和覆盖范围。
三、数据传输速度与功耗
蓝牙信号
数据传输速度:蓝牙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对较慢,蓝牙4.0标准的数据传输速率在1~3Mbps之间,蓝牙5.0和5.1版本则有所提升,但相比Wi-Fi仍然较慢。
功耗:蓝牙设备的功耗较低,适用于电池供电的设备,如耳机、智能手表等。蓝牙技术的低功耗特性使得这些设备能够长时间使用而无需频繁充电。
Wi-Fi信号
数据传输速度:Wi-Fi的数据传输速度较高,可以达到数百兆每秒(Mbps),甚至更高。这使得Wi-Fi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速传输,如视频流、大文件传输等。
功耗:相比蓝牙,Wi-Fi的功耗较高。因此,在电池供电的设备上,使用Wi-Fi可能会更快地消耗电量。
四、安全性与连接性
蓝牙信号
安全性:蓝牙设备之间的配对和连接通常比较简单,用户体验较好。但蓝牙通信可能受到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且连接的设备数量有限。在安全性方面,蓝牙采用了多种加密和认证技术来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连接性: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相对简单快捷,但连接的设备数量有限。
Wi-Fi信号
安全性:Wi-Fi网络使用时需要考虑网络安全问题。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密码、使用WPA/WPA2等加密协议等。然而,由于Wi-Fi网络的开放性和易攻击性,其安全性相对较弱。
连接性:Wi-Fi网络可以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连接,连接性更强。这使得Wi-Fi成为家庭、办公室等环境中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综上所述,蓝牙信号和Wi-Fi信号在技术特点、通信距离、频段、数据传输速度、功耗、安全性以及连接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选择使用哪种技术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设备兼容性、功耗要求以及传输速率等因素。
-
发表了主题帖:
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方向
通信感知一体化偏信息论的研究方向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归纳:
一、信息论度量参数的研究
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信息论度量参数的研究是基础且关键的。这些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容量、失真、互信息等,它们用于描述和量化通信与感知性能之间的折衷关系。
二、通信与感知的极限性能研究
这一方向主要关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所能达到的性能极限。通过定义和刻画通信和感知的性能度量,并研究它们的可达区域,可以揭示通信与感知之间的性能折衷关系。这包括研究在给定资源(如频谱、功率、天线等)约束下,系统所能实现的最佳通信和感知性能。
三、频谱共享和干扰管理
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频谱资源的共享和干扰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涉及到如何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实现高效的感知功能,以及如何在多个用户或设备之间合理分配频谱资源,以最小化干扰并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四、信息编码和信号处理
信息编码和信号处理是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这包括设计适用于通信和感知的联合编码方案,以及开发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以提取和利用通信和感知信息。这些算法和方案需要能够应对复杂的环境和噪声干扰,以实现可靠的通信和准确的感知。
五、容量和失真性能分析
容量和失真性能分析是评估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系统的容量-失真关系,可以了解系统在通信和感知方面的性能折衷,并优化设计以最大化整体性能。这包括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容量和失真性能,以及研究如何通过优化编码和信号处理算法来提高系统性能。
六、协作增益和集成增益研究
协作增益和集成增益是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协作增益指的是通过多个设备或用户之间的协作,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能力。集成增益则是指将通信和感知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系统中所带来的性能提升。这一方向的研究包括探索协作和集成机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开发高效的协作和集成策略来优化系统性能。
七、具体信道分析
针对具体的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进行分析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例如,可以针对点对点向量高斯ISAC信道(如点对点MIMO信道)的性能极限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该信道的分析框架和性能指标。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通信与感知之间的折衷关系,并为实际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通信感知一体化偏信息论的研究方向涉及多个方面,这些方向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2024-11-30
-
发表了主题帖:
过孔寄生参数对PCB电路板性能有什么影响
过孔寄生参数对PCB电路板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信号传输速度和质量
寄生电容:
过孔本身存在着对地的寄生电容。这个寄生电容会延长信号的上升时间,导致电路速度降低。例如,对于一块厚度为50mil(密耳,一种长度单位,1密耳=0.001英寸)的PCB板,如果使用内径为10mil、焊盘直径为20mil的过孔,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其寄生电容大致为0.517pF。这部分电容会引起信号上升时间的变化,虽然单个过孔的影响可能不明显,但多个过孔在走线中多次使用时,累积效应会相当显著。
寄生电容还会导致信号的损失和相位失真,从而影响信号的完整性。
寄生电感:
过孔同样存在寄生电感,其寄生串联电感会削弱旁路电容的贡献,减弱整个电源系统的滤波效用。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可以计算出过孔的电感为1.015nH(纳亨)。如果信号的上升时间是1ns(纳秒),那么其等效阻抗大小为3.19Ω(欧姆),这样的阻抗在有高频电流通过时已经不能忽略。
寄生电感还会引起信号的反射和驻波,进一步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二、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阻抗不连续:
过孔在传输线上表现为阻抗不连续的断点,会造成信号的反射。虽然过孔因为阻抗不连续而造成的反射系数可能较小,但在高速电路中,这种反射仍然可能对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电源和地线的干扰:
如果电源和地的管脚就近打过孔时,过孔和管脚之间的引线过长,会导致电感的增加,从而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同时,电源和地的引线如果不够粗,也会增加阻抗,进一步影响电路的性能。
三、增加PCB板的制造成本和难度
过孔尺寸的选择:
为了减小过孔的寄生效应,需要选择合理尺寸的过孔。然而,过孔尺寸的减小会增加制造成本,因为更小的孔需要更精细的钻孔和电镀工艺。
多层板的布局和走线:
在多层PCB板中,过孔的布局和走线需要更加谨慎,以避免过多的过孔使用导致信号质量的下降。这增加了PCB板设计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过孔寄生参数对PCB电路板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信号传输速度和质量、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制造成本和难度等。因此,在PCB板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过孔寄生参数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其不利影响。
-
发表了主题帖:
什么是POE和POC
POE和POC是两种不同的供电技术,主要应用在网络设备和视频传输等领域。以下是关于POE和POC的详细介绍:
POE(Power Over Ethernet)
定义:POE,即以太网供电技术,是一种在现有的以太网布线基础架构不作改动的情况下,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AP、IP摄像头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
工作原理:POE技术通过CAT.5及以上的网线,在差分线上传输数字网络信号的同时,给受电设备(PD)供电。供电设备(PSE)会检测并分类PD,然后通过网络电缆的数据线上的直流电源,以供给PD所需的电力。同时,PSE还会在网络电缆的数据线上传输数据。
优势:
简化了布线,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部署的灵活性,特别是在终端设备需要安装在距离地面比较高的天花板或室外时。
提供了更稳定和可靠的电力供应,确保了设备的持续运行。
应用领域:POE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摄像头、监控设备、医疗设备、教育技术设备、零售行业POS系统以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传感器、监控设备和控制系统等。
POC(Power Over Coaxia)
定义:POC,即基于同轴线的供电技术,是一种在同轴电缆传输信号的同时又能传输高清视频和电源供电的技术,三者在一根同轴线上传输。
工作原理:POC技术利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在同轴电缆中叠加传输信号、高清视频和电源供电。
特点:POC技术相对POE技术来说,应用较少,但在特定的应用场景(如同轴视频监控系统)中可能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POE和POC是两种不同的供电技术,各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POE技术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在网络设备和视频传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POC技术则可能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
发表了主题帖:
M31系列LoRa分布式IO模块功能简介
M31系列LoRa 分布式 IO 模块简介
M31系列LoRa分布式IO主机模块是一款强大的无线远程控制与采集设备,该设备采用 LoRa 无线技术(内置了无线模块),可通过串口或远程 LoRa 组网设备发送 Modbus RTU 指令进行控制,可搭配E90-DTU(400SL30)型号无线数传电台, 实现无线远程采集控制开关量模拟量(DI/DO/AI/AO)输入输出信号。
LoRa技术是一种低功耗、远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特别适用于工业环境中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应用。它具有广阔的覆盖范围和出色的穿透能力,可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稳定可靠地传输数据。LoRa 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实现无线取代有线,减少了不方便布线、不方便维护维护、施工量大等困难,提供了更经济、更稳定、更灵活、便捷的控制与采集解决方案。
此外,LoRa 分布式 IO 主机系列采用可扩展设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 IO 扩展模块进行拼接,最多支持 16 个 IO 扩展模块,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LoRa分布式IO模块功能特点
采用最新 LoRa 技术(设备内置无线模块),传输距离更远,性能更强大;
支持 433MHz 免费频段的 LoRa 无线传输,减少通讯布线;
支持开关量输入 DI/开关量输出 DO/模拟量输入 AI/模拟量输出 AO 多种组合可选择;
支持标准 Modbus RTU 协议;
支持各类组态软件/PLC/触摸屏;
支持 LoRa、网口、串口三种通讯方式采集控制 I/O;
支持 1~255 个 Modbus 地址设置,4 位拨码开关可设置 1~16 地址码,大于 16 可通过配置工具设置;
支持 0-83 个信道配置;
支持自定义 Modbus 地址设置;
支持 8 种波特率配置;
支持定位孔、导轨安装;
采用分布式 IO 结构,最大可接入 16 个 IO 扩展模块;
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信号采集与控制。
- 2024-11-22
-
发表了主题帖:
6G通信技术对比5G有哪些不同?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是5G之后的延伸,代表了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发展方向。与5G相比,6G在多个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和提升,以下是对6G通信技术及其与5G差异的详细分析:
一、6G的基本特点
更高的传输速率:6G网络的理论传输速率将得到极大提升,业内普遍认为6G的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甚至有可能达到每秒1TB的下载速度,比5G提升100倍。这意味着在6G时代,人们可能只需要几秒就可以下载数部高清电影。
更低的通信时延:6G网络将显著降低通信时延,从毫秒级降到微秒级,使得无人驾驶、无人机操控等应用更加自如,用户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时延。
更广的覆盖范围:6G将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包括偏远乡村和山区,让身处这些地区的用户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更丰富的应用场景:6G将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终端,包括智能设备、物联网设备等,每种终端对6G网络能力的利用率不同,将催生出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
二、6G与5G的主要差异
技术基础不同:
5G主要依赖于地面基站进行组网,需要大量的基站来保证网络的覆盖和稳定性。
而6G则以卫星为基础,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信卫星系统、地球图像卫星系统和6G地面网络的联动支持下组建互联网。这使得6G能够实现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频谱资源利用不同:
5G主要使用低频段和中频段频谱资源,虽然也尝试使用高频段(毫米波),但受限于传播距离和穿透能力。
6G则计划使用更高频段(如太赫兹频段)的频谱资源,并利用更先进的无线电设备和更大数量的无线电波(包括超高频(EHF)频谱)来提供超高速和巨大容量的网络连接。
网络架构不同:
5G网络架构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侧重于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降低时延。
而6G网络架构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包括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边缘计算、分布式网络等先进技术,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网络连接和服务。
应用场景拓展:
5G主要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推动了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应用的发展。
而6G则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包括全息通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扩展现实(XR)等高级应用场景,以及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能交通等民生领域的应用。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6G将采用更先进的安全技术和隐私保护机制,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三、6G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发展前景:
6G将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的蓬勃发展。
6G将催生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如全息通信、虚拟现实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网络体验。
面临的挑战:
技术挑战:6G需要克服高频段频谱资源利用、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等关键技术难题。
标准制定:6G标准的制定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协调,以确保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
产业链构建:6G产业链的构建需要包括芯片、设备、终端、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合作和协同。
综上所述,6G作为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将在多个方面实现比5G更显著的提升和拓展。然而,6G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6G有望为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
发表了主题帖:
WIFI7 到底是什么
Wi-Fi 7是下一代Wi-Fi技术标准,也被称为IEEE 802.11be标准,是对当前Wi-Fi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下是对Wi-Fi 7的详细介绍:
一、技术特点
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Wi-Fi 7引入了320MHz带宽、4096正交调幅(QAM)、多资源单元(RU)、多链路操作(MLO)等多项前沿技术,使得其数据传输速率远高于Wi-Fi 6。理论上,Wi-Fi 7的最大速率可达到30 Gbps甚至更高(有说法认为可支持高达40Gbps的吞吐量),而Wi-Fi 6的最大速率为9.6 Gbps。
更低的延迟:得益于MLO和TSN(Time-Sensitive Networking,时隙多址)技术,Wi-Fi 7能够显著降低网络延迟。这对于在线游戏、实时视频会议和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尤为重要。
更高的容量:Wi-Fi 7提升了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能力,使得网络可以支持更多的并发设备连接,且每个设备的体验不会因为用户数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这一特性对于企业级网络和公众场所的无线网络尤为重要。
更稳定的连接:Wi-Fi 7通过灵活的频谱管理和更高效的频谱利用技术,确保了在频谱资源紧张的环境下依然能够提供高效的网络服务。这使得Wi-Fi 7在大城市或高密度区域中表现尤为突出。
向后兼容性:Wi-Fi 7保持了与Wi-Fi 6和Wi-Fi 5的向后兼容性,这意味着现有的设备可以在Wi-Fi 7网络中正常工作,用户无需担心兼容性问题。
二、应用场景
扩展现实(XR)应用: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Wi-Fi 7能够提供极低的延迟和高带宽,这对于要求实时响应和高数据传输速度的扩展现实体验至关重要。
超高清视频流媒体:Wi-Fi 7支持高达23Gbps的吞吐量,能够支持8K甚至更高分辨率的视频流媒体服务,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流媒体观看体验。
智能家居和物联网(IoT)设备:随着家庭中智能设备的增多,Wi-Fi 7的高速率和低时延特性将有助于支持大量智能家居设备的无缝连接与协同工作,提升整个家居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企业级应用:在企业环境中,Wi-Fi 7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无线连接,满足办公自动化、无线会议系统和远程协作等需求,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公共无线网络:如机场、咖啡店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Wi-Fi 7可提供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好的连接稳定性,改善用户的公共上网体验。
三、技术优势与突破
多链路操作(MLO):Wi-Fi 7支持MLO技术,可以实现两个频段聚合使用(如2.4G+5G、5G+5G等),数据传输有效吞吐量大幅提升。当遇到某个频段干扰或负载较大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其它频段,提升抗干扰能力,降低延时,优化上网体验。
多资源单位技术(MRU):Wi-Fi 7支持MRU机制,允许单个用户根据需要利用多个RU(资源单位),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带宽资源,提升网络传输效率。
前导码打孔(Preamble puncture):这一技术使得Wi-Fi 7在干扰环境下能够更精细地利用频谱资源,提升抗干扰能力和无线性能。
综上所述,Wi-Fi 7作为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标准,在速率、延迟、容量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它将为用户带来更加快速、稳定、可靠的网络体验,并推动新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新。
- 2024-11-15
-
发表了主题帖:
常见室内定位技术详解及其发展
常见的室内定位技术主要包括红外线定位、超声波定位、射频识别(RFID)定位、超宽带(UWB)定位、WiFi定位、蓝牙定位等。以下是这些技术的详解及其发展概述:
红外线定位技术
原理:利用红外线IR标识作为移动点,发射调制的红外射线,通过安装在室内的光学传感器接收进行定位。
特点:技术成熟,定位精度较高,但只能视距传播,穿透性差,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布局复杂,成本较高。
应用:适用于实验室对简单物体的轨迹精确定位记录以及室内自走机器人的位置定位。
发展:随着红外线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高,但受限于其物理特性,应用场景相对有限。
超声波定位技术
原理:基于超声波测距系统,通过主测距器向位置固定的应答器发射信号,应答器收到信号后发射超声波信号,利用反射式测距法和三角定位等算法确定物体位置。
特点:定位精度高,达到厘米级,结构简单,穿透性较强,抗干扰能力强,但衰减较大,不适用于大型场合,成本较高。
应用:主要用于无人车间的物品定位,以及数码笔等领域。
发展:超声波定位技术在特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其他定位技术的发展,其市场份额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射频识别(RFID)定位技术
原理:利用射频方式,通过固定天线把无线电信号调成电磁场,附着于物品的标签感应电流后生成数据并传送出去,实现识别和定位。
特点:作用距离近,定位精度高,传输范围大,标识体积小,造价低,但不具备通信能力,抗干扰能力差,用户安全隐私保障不完善。
应用:广泛应用于仓库、工厂、商场的货物、商品流转定位上。
发展:RFID定位技术正朝着提高系统通用性、定位精度和降低应用成本的方向发展。
超宽带(UWB)定位技术
原理:基于超短脉冲信号,通过测量信号从发射器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差来确定物体的距离。
特点:能够提供高精度、低延迟的定位结果,适用于实时定位、室内导航、人员跟踪等领域。
应用:在无人机控制、智能工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发展:UWB定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定位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WiFi定位技术
原理:通过测量WiFi信号的强度、传播时间等参数,结合已知的WiFi热点位置信息,实现定位。
特点:定位精度可达米级,但信号易受干扰,强度时变性较强,需要定期更新指纹库以维持精度。
应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商场等领域。
发展:WiFi定位技术正朝着提高定位精度、降低指纹库更新难度和成本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在探索与5G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
蓝牙定位技术
原理:利用低功耗蓝牙(BLE)技术,通过设备发送特有的ID,接收端根据ID采取相应行动实现定位。
特点:低功耗、成本低、易于部署,但定位精度相对较低。
应用:广泛应用于室内导航、智能看护等领域。
发展:蓝牙定位技术作为局域室内定位技术的代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其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室内定位技术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和适用场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室内定位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 2024-10-25
-
回复了主题帖:
物联网行业需要的必备能力有哪些?
通信模组这块也不太好了
-
发表了主题帖:
基于CC3301芯片的双模WiFi模块E103-W13产品说明
E103-W13系列WiFi 6 + 蓝牙5.4协议双模WiFi模块
E103-W13是基TI第十代Combo芯片CC3301推出一款2.4GHz工作频段Wi-Fi 6协议+低功耗蓝牙5.4协议的双模Wi-Fi模块。该双模蓝牙WiFi模块内部集成2.4GHz工作频段+PA,适用于输出功率高达+21dBm的完整无线解决方案,并且还可以与TI Sitara MPU(Linux)/MCU+(FreeRTOS)以及其他应用程序的处理器无缝集成。
WiFi模块功能上,双模WiFi模块支持IEEE802.11 a/b/g/n/ax标准,应用吞吐量高达50Mbps。在2.4GHz频段下,WiFi模块支持多种工作模式(例如,并发STA和AP),还可连接不同射频通道(Wi-Fi网络)上的Wi-Fi设备,同时有着极高的安全性。支持WPA2和WPA3多种WiFi安全加密方式,满足多种高标准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场景。
双模WiFi模块集成2.4GHz PA,适用于输出功率高达+21dBm的完整无线解决方案。支持4位SDIO或SPI主机接口,能够运行TCP/IP堆栈的任何处理器或MCU主机的配套IC。E103-W13是真正将简单易用和高可靠、高性能融为一体的工业级Wi-Fi模块。
双模WiFi模块功能特点
u 支持 IEEE802.11 a/b/g/n/ax 标准;
u 支持低功耗蓝牙 5.4;
u 支持 WPA2/WPA3 多种 WIFI 安全加密方式;
u 支持 4 位 SDIO 或 SPI 主机接口;
u 应用吞吐量高达 50Mbps;
u 能够运行 TCP/IP 堆栈的任何处理器或 MCU 主机的配套 IC;
u 集成 2.4GHz PA,适用于输出功率高达 +21dBm 的完整无线解决方案;
u 工作温度:-40℃~+85℃。
双模WiFi模块应用场景
-医疗和保健
·多参数病人监护仪
·心电图(ECG) ·医院电子床及床控系统
·远程医疗系统
-建筑和家庭自动化: ·暖通空调系统和恒温器
·视频监控,视频门铃,和低功耗的相机
·建筑安全系统和电子锁
-智能电器
-智能穿戴
-资产跟踪
-工厂自动化
-电网基础设施
-
发表了主题帖:
基于全志T113-i多核异构处理器的全国产嵌入式核心板简介
一、嵌入式核心板产品介绍
基于全志公司的T113-i处理器精心设计的多核异构处理器、工业级ECK30-T13IA系列嵌入式核心板,采用邮票孔连接的低成本、低功耗、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全国产化工业级嵌入式核心板。ECK30系列核心板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HMI、IoT等领域。
全志公司的T113-i处理器是由双核ARM Cortex-A7、RISC-V和HiFi4 DSP三种异构处理器所组成,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的计算能力。同时还提供1路显示、1路数字摄像头、1路千兆以太网、3路SDIO、2路USB、6路UART、2路CAN等丰富的数字I/O功能,同时还提供了模拟视频、模拟音频、ADC等丰富的模拟I/O功能。
ECK30-T13IA系列核心板包含3种具体产品型号,均采用全国产化工业级器件设计。ECK30系列核心板主要在内存容量、存储配置等方面有一些差异,客户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合适的型号。
产品选型和配置表
序号
产品型号
处理器型号
内存
存储
工作温度
1
ECK30-T13IA2MN2M-I
T113-i
256MB
DDR3
256MB
NAND
国产工业级
-40℃ ~ 85℃
2
ECK30-T13IA5ME8G-I
T113-i
512MB
DDR3
8GB
eMMC
国产工业级
-40℃ ~ 85℃
3
ECK30-T13IA1GE8G-I
T113-i
1GB
DDR3
8GB
eMMC
国产工业级
-40℃ ~ 85℃
二、嵌入式核心板产品特点
1、处理器:全志T113-i处理器:u 双核ARM Cortex-A7,最高主频1.2GHz;u RISC-V;u HiFi4 DSP;
2、在板贴装DDR3 SDRAM,256MB/512MB/1GB容量可选;
3、在板存储:8GB eMMC或256MB SPI NAND FLASH可选;
4、视频输出:
u 2路LVDS输出,支持1920×1080@60fps;
u 1路数字RGB输出,支持1920×1080@60fps;
u 1路MIPI DSI,支持4Lane,支持1920×1200@60fps;
u 1路CVBS输出,支持NTSC和PAL制式;
u 1路串行RGB(DBI)输出,支持240×32060fps;
注:LVDS0、LVDS1与数字RGB引脚复用,LVDS0与MIPI DSI引脚复用,DBI与SPI1引脚复用;
5、视频输入:
u 1路CSI,8位并行接口,支持1920×1080@30fps;
u 2路CVBS输入,支持NTSC和PAL制式;
6、音频接口:
u 集成Audio Codec;
u 3路单声道MIC输入;
u 1路双声道LINE IN;
u 1路双声道FM IN;
u 1路差分LINE OUT;
u 1路双声道Headphone输出;
7、网络:集成1个10/100/1000自适应以太网MAC,支持RMII/RGMII接口;
8、USB:1路USB2.0 DRD,1路USB2.0 HOST;
9、SMHC:集成3个SMHC控制器,引出2路到邮票孔;
10、4路TWI,兼容I2C总线标准,支持标准模式(100Kbps)和高速模式(400Kbps);
11、2路SPI,引出1路到邮票孔;
12、6路UART,最大波特率4Mbps;
13、8路PWM,最大输出频率24/100MHz,支持PWM输出、输入捕获;
14、2路GPADC,12位分辨率,最大采样率1MHz;
15、4路TPADC,12位分辨率,最大采样率1MHz,支持4线电阻触摸屏;
16、1路LRADC,6位分辨率,最大采样率2KHz;
17、1路LEDC,支持1024个LED串连,最大数据传输速率800Kbps;
18、3路I2S/PCM,支持全双工,采样率8KHz~48KHz;
19、1路DMIC,最高支持8通道,采样率8KHz~48KHz;
20、1路OWA,兼容S/PDIF协议;
21、2路CIR,1x CIR TX接口,1x CIR RX接口;
22、2路CAN(CAN0、CAN1),支持CAN 2.0A和CAN 2.0B协议;
23、3路JTAG,包含ARM、RISC-V和HiFi4 DSP JTAG;
24、接口形式:140脚邮票孔,间距1.0mm;
25、电源:单路DC +5V±10%@0.5A电源输入;
26、尺寸:45×35×3.6mm;
27、工作温度:工业级:-40℃-85℃;
28、PCB工艺:8层板设计,沉金,无铅工艺;
-
发表了主题帖:
E108-GN系列GNSS多模卫星导航定位模块产品说明
E108-GN03和E108-GN04系列系列GNSS多模卫星定位导航模块,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该系列GNSS多模卫星定位导航模块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卫星定位,可多系统联合定位或多系统单独定位!米级高精度定位,A-GNSS辅助定位,单系统独立定位模式下最高定位信息更新率可达25Hz。
该卫星定位模块采用了射频基带一体化设计,采用个GNSS定位技术,集成了DCDC、LDO、射频前端、低功耗应用处理器、RAM、Flash存储、RTC和电源管理等,可通过纽扣电池或法拉电容给RTC、备份RAM供电,以减少首次定位时间。
该GPS定位导航模块的体积小、功耗低鞥特点,可用于车载导航、智能穿戴、无人机等GNSS定位的物联网应用中,而且提供了和其他模块厂商兼容的软、硬件接口,大幅减少了用户的开发周期。
目前的分类从支持的频段和卫星系统可以为分单模定位模块,单频多模定位模块,多频多模定位模块,集成天线的定位模块。
1、单模定位:仅支持一个卫星系统的定位模块,如仅支持北斗定位;
2、单频多模定位模块:仅支持一个频段,同时支持GPS定位、北斗、GLONASS等卫星系统的定位模块,如我们的E108- GN01/GN02/GN03/GN04等系列;同时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QZSS/SBAS 六大卫星系统,定位的频率更高,时间更短,精准度更高;
3、多模多频的定位模块:同时支持L1和L5频段和多个卫星系统的模块,相比单频多模定位模块,可选择性更大,更加灵活;
4、集成天线的定位模块:由于定位模块必然需要天线,有的时候外接天线不是特别方便,很多人更喜欢集成、使用方便的产品,如的E108-GN02D,除了支持多模定位,还集成了有源陶瓷天线;用户可以即拿即用,不用额外集成天线;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导航和精确定位两个方面:
一般定位精度在米级的定位模块,能够应用在跟踪器,资产定位,T-BOX,可穿戴,车载导航,共享单车,警务PDA、OBD等领域,主要以导航为主,如的E108-GN01/E108-GN02/E108-GN02D/E108-GN03/E108-GN03S/E108-GN03D/E108-GN04/E108-GN04S/E108-GN04D系列GNSS多模卫星定位模块产品,就属于这类。
一般厘米级精确定位模块,能够应用在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精准农业,工业自动化,自动割草机,无人机等领域。
GNSS定位模块不仅在国家大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精确制导等,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汽车导航、共享单车、手机定位、自动售卖机、无人机等等,直接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市场是巨大的。
-
发表了主题帖:
基于LR1121芯片方案的双频LoRa模块功能特点推荐
双频LoRa模块产品介绍
LR1121芯片方案研发的双频LoRa模块根据工作频段,分为E80-400M2213S和E80-900M2213S两个型号的LoRa模块,该系列双频LoRa模块是基于SEMTECH公司用于多频段全球连接的 LoRa Connect™ LR1121芯片为核心自主研发的双频贴片式LoRa硬件SPI无线模块,发射功率分别为22dBm和13dBm。LoRa双频模块内部集成了工业级48MHz高精度低温漂晶振。
LR1121芯片方案是SEMTECH公司的第三代超低功耗LoRa收发器。它提供了基于 Sub-GHz频段和2.4 GHz ISM频段的多波段LoRa和远程跳频扩频(LR-FHSS)通信,以及卫星s波段连接。LR1121芯片的设计符合LoRa Alliance®发布的 LoRaWAN®规范的物理层要求,同时保持可配置,以满足不同的应用程序需求和专有协议。
*由于该模块是纯硬件类射频模块,需要用户对其编程后方可使用。
LoRa双频模块特点功能
低功耗高灵敏度 LoRa/(G)FSK 半双工射频收发器;
全球ISM频段支持范围为150-960MHz(Sub-GHz)和2.4 GHz,以及2.1 GHz s频段;
内置低噪声系数 RX 前端,增强了 LoRa/(G)FSK 灵敏度;
最大发射功率 22dBm@Sub-GHz/13dBm@2.4GHz,软件多级可调;
理想条件下,通信距离可达 5.6km@433MHz/5.6km@868MHz/2.6km@2.4GHz;
芯片内置LR-FHSS调制器,支持2.4 GHz频段的远程跳频扩频;
集成PA调节器电源选择器,简化双电源设计,单板实现最高射频输出功率+15/+22dBm(仅Sub-GHz);
内置DC-DC供电电路,功耗表现更低,系统更稳定;
能够支持世界范围内的多区域 BOM,电路可自适应匹配网络,以满足监管限制;
在Sub-GHz通信下,与SX126x器件完全兼容,并符合LoRa Alliance®定义的LoRaWAN®标准;
在2.4GHz通信下,与SX128x器件兼容(除 FLRC 调制),并符合LoRa Alliance®定义的LoRa标准;
硬件支持基于 AES-128 加密/解密的算法;
模块包含 48M 高速晶振/32.768k 低速晶振;
工业级标准设计,支持-40~+85℃下长时间使用;
双天线可选(IPEX/邮票孔),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使用;
LoRa双频模块物联网应用场景
智能电表
楼宇自动化
农业传感器
智慧城市
零售店传感器
资产跟踪
街道照明
倒车雷达
环境传感器
安全传感器
遥控应用
智能家居
无线电遥控玩具和无人机
- 2024-10-17
-
发表了主题帖:
基于BS21芯片方案的SLE星闪模块功能特点
1、E105-BS21系列SLE星闪模块产品简介
E105-BS21系列SLE星闪模块模块是基于星闪协议 1.0 版本的串口转 SLE(SparkLink Low Energy)星闪模块,具有体积小、功耗低、
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低延时等特点,工作在 2.4GHz 频段,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为 6dBm。
E105-BS21系列SLE星闪模块模块使用通用的 AT 指令,操作简单快捷。模块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家庭自动化、家庭安防、个人保
健、智能家电、配饰与遥控器、汽车、照明、工业互联网、智能数据采集、智能控制等领域.
2、E105-BS21系列SLE星闪模块特点功能
支持星闪 1.0 协议;
简单易用,无需任何星闪协议应用经验;
低延时:连接速度更快,最快连接速度可达 4ms;
低功耗:模块工作时电流消耗仅为 2mA 左右,休眠电流 6uA 左右;
自动连接:可通过 AT 指令设置上电自动启动星闪并自动连接;
自动重连:可通过 AT 指令设置断线自动重新连接;
透传传输模式:可通过 AT 指令设置连接后自动进入透传模式;
参数设置:模块各项参数可通过 AT 指令进行修改;
自动保存:当使用指令对模块参数进行配置时自动保存到 Flash 中;
支持修改发射功率、广播间隔、连接间隔、串口波特率、广播名称、MAC 地址等。
3、E105-BS21系列SLE星闪模块应用场景
智能家居以及工业传感器等
智能穿戴
家庭安防
智能家电
配饰与遥控器
无线传感
智能控制
石油、化工、冶金等
星闪模块产品参数查阅:https://www.ebyte.com/product/2220.html
- 2024-09-14
-
发表了主题帖:
RS485集线器的作用和功能详解
RS485集线器是一款专为解决复杂通信环境下RS-485大型系统总线形式要求而设计的总线分割集线器。它采用总线挂接式连接方式,不支持星型连接,但可以通过特殊设计提供RS-485/422星型连接方式,从而改变原有总线的单一式结构,为网络结构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便利。
RS485集线器的主要作用包括:
1、扩展节点数量:RS485总线本身可以支持最多32个节点,但通过使用集线器可以进一步扩展总线上的节点数量。集线器将总线分为若干分支,每个分支上可以连接多个RS485设备,从而实现总线节点数量的扩展。有些集线器如帝特DT-9024I 485 4口集线器,能够支持每组可连接256个RS485节点,理论值四组为1024个节点。
2、延长通信距离:RS485总线的传输距离一般为1200米,但使用RS485集线器可以在总线上增加电气隔离和信号放大的能力,从而延长总线的传输距离。某些集线器的通讯距离甚至可以超过3000米。
3、电气隔离:RS485集线器通常具有电气隔离功能,可以隔离不同分支之间的地电位,从而避免地电位干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这有助于提高总线的抗干扰能力,保证通信的可靠性。例如,一些集线器为所有的RS-485接口提供2.5KVrms或3KV以上的光电隔离,以及带有瞬态电压抑制TVS,每线带有600W保护,有效地解决了外界雷击浪涌和地电位差带来的传输问题。
4、信号增强:RS485集线器可以提供信号放大和衰减能力,使得在传输过程中信号质量保持稳定。信号放大功能可以增强信号的强度,使得信号传输的范围更远;而衰减功能可以有效抑制信号的干扰,改善信号质量。
5、其他功能:RS485集线器还具有短路开路保护、数据流向控制、数据防碰撞保护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RS485集线器在工业自动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解决许多实际的工程问题,如节点数量扩展、通信距离延长、隔离干扰和信号增强等。
RS485集线器产品简介
RS485集线器是一款专为解决复杂通信环境下RS-485大型系统总线形式要求而设计的总线分割集线器。RS485集线器系列产品E810-R12、E810-R14、E810-R18分别对应1路RS-485转2/4/8路RS-485的隔离型中继器(HUB)。RS485集线器是支持 1 路 RS-485 主站设备,1 路或多路 RS-485 从站设备的通信设备。RS485集线器适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控系统、报警、门禁系统、IC 卡收费、 抄表、一卡通、停车场收费等综合RS485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