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即日起-4月30日投票选出你觉得选型最困难的元器件?并通过评论告知你在选型中遇到的最头疼的事儿 ,或者在选型中的糗事儿。
我们将参考投票和评论结果,提供更多的技术课程和干货!我们也将为 20名投票幸运者、40 名评论者,送出小蚁摄像头、TI 科学计算器、收纳六件套等精美好礼。

参与方式

>>我要参与(需填写 myTI ,没有账号,请>>注册),填写表单:选择你觉得选型最困难的元器件,告知你在选型中遇到的最头疼的事儿,或者选型中的糗事儿。

投票&分享

精密运算放大器

已获得 81

  • alansky88:漂移问题是难点
  • 13288507822:运放用得少,遇到运放电路就头疼,得去找本运放的书学习学习。
  • w562601331:放大数值的漂变导致结果数值的波动,引起性能的变差,达不到设计目标。
  • skywalker_lee:与通用运放比起来,太贵,难以抉择。额。。。。
  • lark100:不同的放大电路需要不同性能的放大器,特别是精密电路,如电荷放大电路,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等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大器。
  • youimisss:总得在价格与性能之间权衡
  • 歪三扎愣: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了,压摆率、带宽,曾经大学电子竞赛的时候就被一个宽带小信号放大器搞到头大...
  • lospring:频率对精度影响
  • rain_noise:对PCB布局要求太高。
  • dl265361:设计产品时,对于器件的选型,只注意到器件参数与使用需求的差别,导致测试
  • 麻袋:不走合格的供应商,好容易买到假货,贪便宜还是不好
  • nick_liu1129:模拟电路不过关,信号完整性知识欠缺,最蛋疼的是居然不按照硬件参考设计进行,顺其自然的没办法实现高精度,唉,重新画一版PCB吧
  • austhf:没有综合考虑实现速度、增益、精度和相位裕量的有效平衡
  • xujr_king:精度经常达不到要求或者调试复杂
  • sptt1:需要关注的参数太多

DC/DC 升压转换器 & 控制器

已获得 64

  • alansky88:升压比降压难度大
  • ienglgge:一些资料,分析参数不太方便
  • szyouer:产品设计时对技术要木把握不够,浪费时间和精力
  • chp1530:有时候未考虑电流问题,导致选型不到位
  • yanxinboy:不知道TI官网可以在线计算。
  • skywalker_lee:最早使用升压芯片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的芯片外设器件的值,是需要自己算的,每次算完都没什么信心,都是悬着一颗不确定的❤提交的申请。
  • cxzs1234:在做一个光伏升压的电路,刚开始为了减小体积选择了一个小一点封装的DCDC升压芯片,但是运行不正常,无法升压,但是换了一个同一厂家同一个型号只是封装不同,就可以运行。
  • bingohoney:开关电流不知道怎么计算
  • cjjh2014:市面上比较少DC-DC PWM IC,要求低功耗的且外集成各种保护电路的,外围电路容易调试。
  • 歪三扎愣:升降压一样,使用起来纹波参数,放大倍数都很重要
  • ts1607:做了个DC3.3V升压DC24V的,本来搭板子测试好好的,功耗和芯片都工作正常,以为这么容易就搞定了。但进入小量投板阶段,刚回来的板子,焊上元器件,再测试居然芯片烧坏。虽说后面也找到原因,但DCDC升压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 gaon:无法快速找到最佳的能效方案.
  • keith1219:使用的开关管数量多,且要求参数一致性好
  • samewell:很难调校到准确精度
  • zhyouer:负载侧电流波动大不太好解决!在过载和短路保护方面有时不好把握!

高功率驱动器

已获得 55

  • gujiamao:参数不够多
  • keith1219:容易引起转矩波动
  • samewell:线性功能差
  • xunke:不知稳定性、抗冲击电压怎样,会不会过热、过流等。
  • asimilar:在选择的驱动芯片是,驱动依然不够,而且还要考虑到散热问题
  • linux_cc:高功率驱动器的应用比较麻烦,对散热、参数要求都很高。
  • 梦溪开物:实际功率达不到数据手册给定的功率
  • hjl742876110:驱动不好,影响效率。还会遇到炸管子的风险。
  • superstar_gu:PWM驱动器,方案1:光耦;方案2:磁隔离;设计初期,可靠性与性价比二者反复权衡;调试过程中,低功率运行正常,高功率时不时导致IGBT爆炸,反复纠结于参数设计是否合理及PCB抗干扰能力。
  • 梦溪开物:按照参考电路进行设计,但实际功率比数据手册上给出的理论功率低很多
  • sunjiujun:选错型号了,无法使用,误事
  • hellokt43:选不好,经常炸管子,虽然已经进行了参数的匹配,在价格和功能上进行了比较,还是经常出问题,其实呢,还是穷,哈哈哈哈,不然就直接挑好的买。
  • wugx:应用场景复杂
  • nmg:头疼

DC/DC 降压转换器 & 控制器

已获得 44

  • chrisrh:电压大小,范围,功耗,散热,电流大小,稳定性,线性,干扰等等等等全都要考虑,头好痛啊!
  • 18782458718:好
  • bargage:很多参数都不明白
  • automomaek:精度问题
  • gaon:无法快速找到最佳的能效方案.
  • gurou1:比较头疼的是EMC测试中的传导指标(电源、电信口传导)以及功耗、成本、功能如何权衡
  • 刺猬D优雅:使用不当
  • asimilar:输出需要稳压,可偏缺选择了fly-buck拓扑结构的控制芯片
  • zhang7309:转换效率及可替换性
  • 梦溪开物:降压转换器的电容布局很难
  • leekuip:DC-DC降压芯片种类很多,但是品质不一,需要在可靠性和成本之间去做平衡的时候就很头疼。
  • 191033387:每次选择DCDC转换器就很烦,电压输入范围,功率,温度范围,短路保护,低功耗,看看这个也行,那个也可以,这几个有什么区别,到底哪个更好,先筛选出几个,再从这几个中选出哪个占用面积更小,哪个效率更高哪个封装可以手工焊接等等等等。
  • szy123:网站上哪么多型号,价格有的差异很大,怎样在那么多型号里面选出来一个来用呢,糗事就是选来选去,选好后,竟然不经意的发现这个器件要停产了。
  • 常见泽1:带载运行问题关注,不然电压不稳,影响电路
  • 常见泽1:带载运行问题关注

低功耗 DC/DC 降压转换器

已获得 44

  • eelw:转换器的功耗降低方式
  • zhc7401:记得一次连接TI5V降压模块,居然将12V从输出接口输入,好在虚惊一场!
  • jiajie270:电源的选择对于任何一款电路来说都是最基础又最至关重要的,需要考虑电压的问题,功率的问题,功耗的问题,外围电路的问题等等因素,往往最基础的东西选择起来才最难最重要!
  • fly_123:效能很低哇
  • conan酱桑:太多的参数不明白不知道从何下手
  • btgy4008:如何通过参数选择合适的器件,以及如何判别器件的优势比较头疼。
  • tlf_2008:如何匹配控制器和负载,使在宽负载范围内实现快速响应,低纹波以及高转换效率,提高效率和使用寿命。
  • hjf2002:如何减少电源的损耗,增加电池的待机时间。
  • cyrus1992:功耗和成本很难均衡
  • qiuhuncl:选的降压转换器 没有考虑尺寸 导致选的不能用 哎。。。。。
  • ck.yeh:功率密度,及LAYOUT的布局
  • huwei900823:由于没有选定合适DC/DC降压转换器,导致样品驱动电源测试过程中,温度过高,无法通过测试,又重新选型DC/DC降压转换器
  • wtx0121:头疼的事莫过于选择低功耗器件,产品种类多,相比较而言,对比功能优势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功耗问题。
  • 凤凰息梧桐:功耗是关键
  • 24不可说:功耗问题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儿。不过稳定性,以及输入电压宽度,过流保护也需要注意,有时候会损坏降压模块。

数模转换器( DAC )

已获得 40

  • 百万千万:转换增益傻傻的分不清,
  • linxiaomo:考虑的参数挺多,尤其是音频那些,吃一堑长一智吧
  • zhengzhirui:高速数模转换器在做软件无线电的时候出现"惯性"器件在每次转换完成后到下次转换完成有个未知空档期,,
  • samewell:标准器件最好
  • xiayuhao930:发展太快,没想到已经除了商用的超过12通道输出
  • shenlan1986:精度和成本之间的权衡,马儿不吃草也能跑。
  • warMan:1、器件芯片成本较高,而且应用设计上较比较难。在输出通道上的电路设计很繁琐。
  • xinmeng_wit:曾经选了一款八通道的DAC,具体型号忘记了,本来打算八通道独一工作,最后发现有几个通道是相互关联的不能独立操作,只能重新选型。
  • hello_mcu:使用解码库进行软解,速度和质量实在不行;使用DAC芯片,难度比较大,价格还挺高
  • 24不可说:通常采样的电流、电压是模拟量,怎么高精度的转换为数字量送给DSP,还有滤波等问题
  • xiaozhuang:精度不准确 漂移大
  • huqingbobo:DAC精度不够,分辨率达不到要求。结果重新选型LAYOUT。。
  • lclhitwh:选择数模转换器时相对容易,但是能够满足测量信号要求的前提下,很经济选择就困难
  • wusp2006:主要是精度和价格选择难以取舍,本来就不便宜,精度高的价格特贵,价格低的精度差,难啊
  • 常见泽1:主要就是价格和位数的矛盾,又要价格便宜又要位数

低功耗运算放大器 & 比较器

已获得 38

  • skywalker_lee:这类东西没有单独使用的,基本上都需要组建很复杂的外围电路,每次在这上面都要反复斟酌。倒不是器件难选,主要是电路设计比一般成型的数字接口要难一点。
  • Blusita:在一次做实验中需要低功耗设计,于是选用了低功耗运算放大器,以电容的存储能量来驱动,结果电容的电压达不到稳定工作时的要求,花了很多的时间来查找问题,还把板子给弄坏了
  • tlf_2008:工作温度范围,封装形式,参数指标,噪声和精度首要考虑要素。
  • tang2015:为了一款新产品选型,费劲了脑筋
  • xunke:电路一是低功耗设计,电路抗干扰性是一个值关注的问题。
  • hello_mcu:运放的参数较多,电路设计中对参数的极为严格,错了一个参数就很麻烦,导致器件无法使用
  • EricCheng:精度问题
  • zwjiang:性价比高的太难找了
  • wujianwei3980:低功耗
  • wu419:模拟电路本来就不好设计,参数太多,又遇到运放本身属性参数多且复杂,设计起来不容易
  • huaiqiao:因为像TI运放的种类很多,但是这个涉及到一个比较严苛的环境下,选择如零飘小,精度较高的,真是个头疼的事情,很花时间的
  • 天天1:既要低功耗又要高精度比较难

电流感应 & 磁传感器

已获得 36

  • bbg321:之前用运放搭的,精度不够,后期会选择TI的方案进行尝试
  • yfs0910:高精度设计
  • pt-ldy:没有把握能确保精度能达到要求。
  • neilperry:大电流采样,精度问题
  • 24不可说:直流电流和交流采样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什么样的传感器,对产品的稳定性、效率等也至关重要。
  • GDW439:Datasheet时序比较复杂,而且因为用的比较少,中文资料基本找不到,使用不够简单。
  • zaodao:有时候太便宜的传感器买来后总是不稳定很让人困扰
  • maxbs:价格超过想象,预算不够被笑话
  • 常见泽1:第一是电流的精读,第二是需要判断电流方向
  • 常见泽1:电流感性比较难,一个是电流精读,一个是电流需要判断方向。
  • wudianjun2001:选择使用的做不到理想的效果,代理技术支持也不到位,最后只能放弃,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有个磁传感器,测量行程的,我到现在都迷迷糊糊的,产品样品做了小批量,但心里永远没低

通用运算放大器

已获得 30

  • huotie2m:运用在LCD显示驱动电路中的VCOM补偿运算放大器,挑选时需要注意的因素很多,驱动电流和瞬态响应必须关注,补偿倍数也要不断调试。
  • chrisrh:外围电路的设计,工作点
  • 18782458718:好
  • yigerenday:关于低速运放的温漂问题,关于高速运放的转换速率问题
  • skywalker_lee:这一块应该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每个厂家都有一堆型号,每次都能挑花眼了。呵呵
  • hezz00:运放的种类分不清楚,
  • cxzs1234:正常情况下没有问题,运行正常,但是有时突然会增加很多噪声,而且噪声幅度很大,大概会有半小时时间,自己电路设计的也是简单的滤波放大电路,目前仍找不到原因。
  • DB_DOG:在忙忙集成器件中竟不知哪个能用,哪个适用,试了能多款,好像最后还是没找到如意的
  • 大Ly.E:一开始以为通用运放很简单,但到了比赛做作品的时候都不知道选哪个,搭出来的电路又不能正常工作
  • langcer:模拟电路学艺不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shakencity:主要可能是自己的放大器电路知识还不够全面,所以觉得有点难
  • guoqitd:运放的好多参数和实际的信号有时对不起来
  • zizheng18:一定注意引脚和正反,太容易出错了
  • yeahelton:不好找到合适又便宜的
  • sunjiujun:型号太多,参数很相似,不知道选哪个

功率开关

已获得 27

  • pt-ldy:常用功率开关的最低导通电源往往高于在电路中的使用电压,故功率开关的选择范围很窄。
  • anger0925:没有注意就爆炸了
  • strong161:偶然爆的一股清烟,实验室就会安静下来。
  • EEWORLD社区:功率开关

电压基准与监控器

已获得 26

  • 18782458718:好
  • lark100:芯片种类很多,有重复功能的芯片较多,不易选择。
  • 24不可说:电压基准在采样中也需要很多,需要很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设计中也是需要重视的部分
  • huaiqiao:电压基准,因为像TI的话,电压基准芯片的电流都不大,所有有时候考虑不到这个问题,说实话确实够头疼的
  • lising:短期及长期稳定性、温漂、初始精度

线性稳压器

已获得 25

  • automomaek:在不失真的情况下稳定性表现并不好
  • linger223:文档不好找
  • wx042x:有时候压降太大了
  • zz052025:较高压输入的器件少;效率及温升差
  • 羽衣甘蓝:头疼
  • wujianwei3980:线性

接口-多路复用器 & 信号开关

已获得 24

  • Huhu_糊糊:接口弄混淆,导致数据输出输入出错
  • sptt1:型号太多
  • lyg2275:刚入行时选过一款器件,没仔细看datasheet,结果3.3.V使能不了,只能割线飞线了
  • 1055875333:最令人头疼的是如何保证复用器及信号开关的开关速度及对信号没有衰减。

集成保护器件

已获得 17

  • chrisrh:比如对一些小型的mos管的静电防护呀,信号串扰啊各种
  • 18782458718:好
  • skywalker_lee:最早使用TVS的时候,以为就一个电压值需要关心,结果又一次和厂家咨询的时候,被厂家好好教育了一番,给我讲了很多知识,这才知道TVS的结电容也对被保护信号起着巨大的影响。
  • zhengzhirui:加入半导体保护器件后,莫名的漏电流,无法满足要求,最后才锁定了保护器造成的
  • keith1219:稳定性和一致性难以统一
  • sptt1:双向器件很少见!
  • pt-ldy:不清楚哪些保护要求对应于哪些具体的集成保护器件型号。

温度 & 湿度传感器

已获得 17

  • navy2609:因为这块的传感器厂家太多,都做的很不错,对于本来就有选择综合症的就很头痛。
  • fly_123:不清楚灵敏度
  • automomaek:始终有误差,局部性太强
  • zhyouer:接触式温度湿度传感器与非接触式传感器在选择运用上有时不好把握!
  • asimilar:考虑到绝缘问题
  • 1055875333:最令人头疼的是如何考量传感器的精度及灵敏度。
  • wujianwei3980:精度和长期稳定性
  • mymyhope:有时候不够精密和快速挺容易当众出丑
  • zxw1126:传感器受干扰太大,刚开始以为线路问题,怎么接线也不管用,净做无用功了
  • qq553073951:精度不准
  • 数码小叶:封装都太不常见了!!!!少量的手工焊接难度太大

隔离式接口

已获得 16

  • rain_noise:隔离式需要两组不同的电源,以及电源之间的地怎样进行隔离连接等比较麻烦。
  • lpwan:不知道隔离式接口有哪些用处
  • pt-ldy:如何能通过简单的测试能验证隔离效果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 huaiqiao:因为这种隔离式接口的话,还有接口部分“地”的处理。有时候处理不好,就相当于没有做隔离

时钟 & 计时

已获得 16

  • 方财华:时钟精度、封装、功耗等难以权衡
  • hf02211:当今最先进的技术中应用时,时钟 IC当以如此之高的速度运行时,通常会导致较高的位错误率 (BER) 和系统性能降级。
  • 百万千万:两级锁相环,不知道怎么调试环路带宽
  • 小人物key:由于时钟问题导致波特率计算不对
  • gurou1:时钟的稳定性以及精度比较头疼
  • wanghaochen:晶振的几项误差参数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对时钟带来的影响,对实际应用的把控
  • Bingqi23: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以晶振计时的模块会有误差,不得已,软件加以始终辅正算法来校正过来
  • 青城山下:频率选择不符合要求

接口-收发器

已获得 15

  • chrisrh:在频率较高的信号中,怎么提高收发链路的隔离度而不串扰
  • ykykyykk:上次在DSP的PHY设计时选取了DP83867,画板子的时候双层版就像玩连连看一样,折腾了一周,各种绕。。然后硬件搭成之后发现没有DSP平台对应的驱动,折腾了两周,又查了很久,最后用MSP430调MDIO,一开始用的G2553,IO电平没调下去,烧掉两片,之后用5529,不知道为何又烧掉一片,最后D
  • btgy4008:各种接口和各个厂家产品性能稳定性差异较大,如何合理选择也是一大难题。

单片 DC/DC 降压转换器

已获得 14

  • 18782458718:好
  • reno1986:mm...
  • 1055875333:最头疼的事是如何确保DC/DC在空载到满载之间的转换效率及输出纹波在要求范围内
  • monopoly:不匹配
  • bioger:这种产品很常用,搞定正常功能很好办,但是如果遇到纹波和EMC等问题比较头疼,输出端的电感和电容值,以及其寄生参数都会影响纹波,同时电路板的布线等细节同样会影响电源的EMC性能,所以,要抠细节显得很费时间和精力。

标准逻辑器件

已获得 8

  • footis:之前选74系列芯片,不懂3.3V供电芯片的电平逻辑能否被74LS系列芯片识别,纠结了很久,后面买芯片把74LS系列和74HC系列芯片都买了回来试。
  • guchenliang:很多逻辑器件对电平要求很高,悬空很容易出事,但是参考电路里面写的可以悬空。。。
  • fly_123:这个很不错
  • mars5514:0.0

奖品设置

投票、评论均有好礼相赠

投票幸运奖:小米路由器 或者 黑色插座

( 20 份)

评论 1 等奖:小蚁摄像机

( 10 份)

评论 2 等奖: TI 科学计算器

( 10 份)

评论 3 等奖 :收纳六件套

( 20 份)

联系我们

微信关注 EEWorld 订阅号,回复数字“1”,依提示可加入专业技术讨论群。
电话:86-10-82350740 / 邮箱:bbs_service@eeworld.com.cn / 管理员QQ:1206973913
回到首页,发现更多精彩活动
电子工程世界(简称EEWORLD)是一家专为中国电子工程师和电子设计主管提供电子技术开发应用资讯的网络传媒。
探求电子工程设计的创新之原,提升电子工程设计的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电子领域的创新发展,是EEWORLD内容服务的目的和追求。

更多精彩论坛活动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