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M信号发生
常见的FM信号可以由以下几种方法产生:压控振荡器直接调频、压控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锁相环调频、DDS产生调频信号。下面分析这些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在本题目应用中的要点。
a) 压控振荡器(VCO)直接调频。
VCO可以是RC振荡器,也可以是基于变容二极管的LC振荡器。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FM调制器,容易获得足够的频偏,也容易做到在外加电压下的载频漂移。问题是振荡器的频率精度和稳定度很难保证,要实现题目的1‰的频率精度很难,即使在电路设计、元件选择与安装调试等多方面非常注意,也只能做到短期稳定。所以这个方案通常只用于演示以及玩具级的应用。
b) 压控晶体振荡器(VCXO)直接调频。
VCXO是一种商品级的器件,它通过变容二极管改变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因此频率精度和稳定度极好。VCXO的主要问题是相对频偏很小,通常只有±100ppm~±200ppm。用VCXO实现调频应该将VCXO的最大频偏控制在其允许的范围之内,然后通过倍频-混频的方法,逐步将频偏扩大。
本题要求的载频为48.5MHz,最大频偏为25kHz+150kHz(其中25kHz是调制信号的最大频偏,150kHz是准直流漂移的最大频偏),相对频偏大约是3600ppm,远大于VCXO的允许频偏,所以要扩大频偏,具体做法如下:
先对一个50MHz的VCXO进行调频,控制最大频偏为1kHz+6kHz(其中1kHz为调制频偏,6kHz为漂移频偏),此时的相对频偏只有140ppm左右,在VCXO的可控频偏范围内。然后用锁相环对此信号5倍频,得到中心频率为250MHz、频偏为5kHz+30kHz的FM信号。再将此FM信号与一个200MHz的信号混频,取其下边频,则其中心频率降到50MHz,但是频偏不变。再重复5倍频过程,得到中心频率为250MHz、频偏为25kHz+150kHz的FM信号。再与201.5MHz的信号混频,最终得到题目要求的中心频率48.5MHz、频偏25kHz+300kHz的FM信号。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到,VCXO直接调频对于相对频偏较小的FM信号调制还是很好用的,所以它常常应用于数字信号的调制(例如FSK)。但是对于相对频偏较大的FM信号,可能要反复多次倍频-混频的过程,电路变得比较繁复。就如对于本题来说,由于要模拟载频漂移导致相对频偏较大,所以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案。
c) DDS直接产生FM信号。
由于DDS的参考频率基于石英晶体,所以这种方法的频率精度和稳定度极好,也能得到足够的频偏并实现模拟载频漂移。从理论上说改变DDS的输出频率是一个非连续的步进变化过程,但由于DDS可以做到极小的频率步进改变,实际上可认为是一种准连续的调制过程,所以它也能实现FM调制。
但DDS芯片的FM调制是通过微处理器不断改变芯片内部的相位增量实现的,所以它比较适合于有规律的频率变化过程,例如信号发生器之类。本题的调制信号为语音,其频率幅度均随机变化,用DDS产生FM调制时要先用微处理器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ADC采样,然后根据采样结果去改变DDS的相位增量,实际结构比较复杂,并非最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