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电子工业内窥镜不是检测仪器吗?通过探头伸入设备内部探查有无裂纹等缺陷、有无异物等等,怎么还会需要测量功能呢?
这个要从电子工业内窥镜的用途说起,电子工业内窥镜用于质量控制和缺陷检测,而检测人员的最终目的是做出正确决策,例如:发现细微缺陷可能需提高定期检测的频率,发现比较严重的缺陷则需要立即维修、甚至是更换。辅助检测人员做出决策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检测图像的定性分析:有无缺陷,其二是对缺陷的定量分析:用缺陷的尺寸规模来表征缺陷的严重程度,这就需要测量功能登场。
因此,根据是否具有测量功能可以将电子内窥镜分为两大类:
1.无测量功能的内窥镜,这种产品往往走的是经济型的路线,在一些对设备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检测场合比较适用;
2.测量型内窥镜,这种产品比前一种略贵一些,往往用在需要准确评估缺陷严重度的检测中,例如:飞机发动机检测。
电子工业内窥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测量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内窥镜的测量方法按照是否需要参照物可以划分为:比较测量法和绝对测量法。比较测量是基于作为参照物的尺寸,以相同的视图和平面来测量缺陷的长度等;绝对测量法则无需参考物,而是靠系统自身直接得出测量结果,主要包括:阴影测量法、双物镜测量法、相位扫描三维立体测量法、双物镜三维立体测量法。阴影测量法基本已经淘汰了,传统应用较多的是双物镜测量法,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是相位扫描三维立体测量法和双物镜三维立体测量法。下面对后三种测量技术做简要说明。
传统双物镜测量法使用双物镜立体测量镜头,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目标进行立体测量,用三角几何方法获得最终的精确测量结果;相位扫描三维立体测量法则利用多幅移相的光栅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并捕获含有相关相位的条纹图像,然后用专有算法进行相位分析,得到整个表面三维数据信息和三维点云图,形成被测物的3D立体模型;双物镜三维立体测量法使用传统的普通双物镜测量镜头,并搭配创新的算法,从而在传统的普通双物镜测量基础上实现3D点云成像技术。概括的说:后两种算法更为先进,都有3D点云技术,都是基于三维立体建模,相当于在立体空间测量,结果无疑更精准。传统双物镜测量法本质上还是在二维平面中进行测量,准确度不如后两者。
测量型电子工业内窥镜,目前市面上很多,功能齐全、性能优异、测量方法先进的,为您推荐韦林的Mentor Visual iQ电子视频内窥镜,不仅图像清晰,而且测量先进,支持前面介绍的相位扫描三维立体测量法和双物镜三维立体测量法,像航空航天发动机检测中,基本上所有缺陷测量问题都可以覆盖,其他传统双物镜测量型内窥镜则有捉襟见肘的难度。
电子工业内窥镜的测量方法细说也涉及很多专业内容,本文作为科普文章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感兴趣的用户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相关的资料做进一步了解,或者点击下方扩展阅读的相关内容,了解Mentor Viusal iQ的测量技术,以及其他测量技术的详细信息。
原文阅读:工业内窥镜有哪些测量方法?
拓展资料:韦林电子视频内窥镜Mentor Visual iQ
|